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天津,没你想的那么惨

来源:国民经略     时间:2023-09-08 19:41:10


(相关资料图)

这次,终于轮到北方第二城了。

近日,“天津跳水大爷”突然火爆网络,一时之间,吸引成千上万人奔赴天津海河狮子林桥打卡,坊间甚至有了“世界跳水看中国,中国跳水看天津,天津跳水看大爷”的戏说。

天津恐怕从来没有想到,这座几乎没有太大存在感的直辖市,竟然以这样的形式火速“出圈”。

然而,就在网络热度持续高涨之际,天津大爷们突然发出倡议书,决定主动退出跳水,而当地也决定对狮子林桥附属景观进行改造。

跳水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且充斥着风险的运动,本地的大爷们或许还能驾轻就熟,但一度被流量经济席卷,盲目追风之下,很容易脱离原来的轨道。

因此,面对“下一个淄博”和安全风险之间的对垒,当地政府恐怕也是进退两难,这场流量秀的终结只是时间问题。

从爆火到消停,天津跳水秀仅仅维持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年初的淄博烧烤一度红火了几个月之久。

然而,即便是创下“进淄赶考”记录的淄博,如今也面临着热度退潮、流量不再的尴尬。

“下一个淄博”这句表述,本身就预示着网红城市的命运: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

来得快去得也快,“速生”与“速朽”,原本就是网红经济和流量经济的常态。

网红城市,固然能输出一时的存在感,但要创造长久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场流量盛宴,对于天津只是偶然。

不得不说,最近这些年,天津在大众网络上似乎“消失”了,除非出现重大事件,很少被人提及。

所以,一波不大不小的网红盛宴,竟然能引起一阵惊呼。

其实,在历史上,天津曾是最早的一线城市,也是资格最老的直辖市之一,存在感只高不低。

就在几十年前,天津与北京、上海还有“京津沪”之名,直到最近才被“北上广深”取代。

且不说20世纪上半叶,天津经济、金融实力仅次于上海,即使在1949年之后,天津经济也长期与京沪齐头并进。

根据国民经略创始人凯风《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分析,建国之初,我国一度设立了12个中央直辖市,但后来多被撤销,仅京津沪得以保留。

1960年代,天津一度被降为河北省会,但在1967年随着石家庄首次上位,天津重新恢复为直辖市,直到1997年重庆晋级之前,天津都是京沪之外唯一的直辖市。

改革开放之后,天津仍旧有着“北方经济中心”的超级定位,一直稳居北方第二城之位。

2000年前后,天津GDP虽然先后被广州、深圳赶超,但仍位列第一梯队,被视为最有可能挑战一线城市的存在。

即使到了今天,天津固然被多个城市赶超,但仍不容小觑。

论行政级别,天津是与北京、上海、重庆齐名的直辖市,级别为省级,远高于一般城市。

论经济总量,天津GDP长期位居北方第二,与其他城市明显拉开差距。

论城市能级,天津还是为数不多的“双万”城市之一,常住人口、城区人口双双超过1000万人,跻身超大城市之列。

同时,天津是9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5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一,还是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如果再加上高校、医疗、文化等综合领域的竞争力,如今的天津,固然失去了与一线城市争锋的可能,但至少也是不折不扣的强二线城市。

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北方第二城……存在感为何不高?

一个原因是,相比巅峰时期,天津经济掉队了,而挑战者层出不穷。

天津经济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之后。

先是作为经济发动机的滨海新区被挤了水分,GDP一度缩水近三分之一,接着在第四次经济普查中,GDP总量再次缩水了5000亿左右。

自此,天津经济位次不断下移。2020年,南京GDP超过天津,而天津历史性首次跌出十强城市。

如今,天津依旧没能重回十强之列,而追兵宁波、青岛不断逼近,让第10城之争充满着悬念。

同时,郑州、西安和济南三大北方省会,借助强省会战略一跃而起,成了网络上争议的焦点,逐渐盖过天津的风头。

更不用说,强中心城市的存在,带来了一定的“灯下黑”效应。

北京经济太强大,而虹吸效应极其突出,天津只是作为从属者而存在,不复当初“北方经济中心”的雄心壮志。

同时,无论是强省会还是其他一线城市,都有全省乃至都市圈、城市群作为经济腹地,而天津则相对匮乏。

所以,有观点认为,倘若天津成为河北省会,以整个河北为腹地,那么存在感或许会比今天高上很多。

然而,挤水分只是表面,重复统计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核心还在于产业。

任何一个城市,要想获得存在感,要么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要么经济实力足够强、发展足够快,要么在新兴产业上有着一席之地,或者拥有全国知名度的大型企业。

说起深圳,会联想到华为、腾讯、比亚迪;说起杭州,会想起阿里巴巴;但说到天津,却很难直接想起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的确,天津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罕见挂零,而跻身中国500强企业的,也多数都是传统能源化工企业。

不仅大型科技龙头企业匮乏,而且在新赛道中,天津军团似乎也不突出。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天津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

目前,天津最大的支柱产业是石化产业,占了工业比重的1/3以上,而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石油开采业又占了极大比重。

在近年开启的多轮产业浪潮中,天津表现也不突出。

在最早的互联网经济浪潮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拔得头筹,而天津无论在互联网业还是软件业上,都未能占得一席之地。

而在最近的新能源时代,苏锡常在光伏与新能源上共同争锋,合肥、西安、长沙等地开展对新能源汽车之都竞夺,长三角地区在集成电路上广泛布局,而天津似乎动作不大。

这种产业结构,也影响了天津在全国的知名度。

成为网红城市,对于天津来说,只是偶然。

在网红城市之外,天津如何真正刷出自己的存在感,才是关键,而一系列向好的因素正在发挥着积极效应。

在京津冀城市群中,京津定位有了分工,天津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长期以来,天津一直都以工业大市自居,但北京也一度将工业城市作为目标,两者之间必然存在或明或暗的竞争。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落地,京津冀三地分工明确,这在《中国第一城市群,又一次“抢跑”了》中有详细分析。

北京拿下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而天津则获得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等定位。

可见,制造业和航运业是天津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天津突围的关键。

天津虽然大型科技企业匮乏,但“腰部企业”并不弱。

目前,我国正在培育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龙头科技企业”为代表的金字塔企业矩阵。

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被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中场力量,我们借用“腰部城市”,发明了 “腰部企业”的概念。

在腰部企业上,天津表现相对突出,甚至高于许多GDP十强城市。

目前,天津共有28家单项冠军企业,位列全国第9;

根据1~7批小巨人企业名单,天津共拥有25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列全国第10。

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

中场是底气的支撑,腰部企业正是天津未来突围的最大可能所在。

天津在高新产业上已经有所部署,且拿下了一批重点项目。

今年初,马克龙访华时,空客宣布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能力。

为什么是天津?实际上,早在2008年,空客在亚洲的首条总装线就已落户天津,系空客在全球的四大总装基地之一。

目前,天津已形成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新一代运载火箭、卫星、空间站等龙头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格局。

然而,由于天津存在感相对较低,加上宣传力度不足,许多人的印象还停留于当年的石化事件,对这些年高新产业的布局反而知之不详。

除了航空成了天津最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外,天津这些年还引进了以中芯国际12寸晶圆厂、联想天津产业基地为代表的高新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望再次腾飞。

其实,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天津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全部41个大类中占了39个;207个中类占了191个,曾经创下了无数个“第一”。

未来,剑指制造强市,天津能否重续辉煌,刷出真正的存在感,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