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世界快消息!没开玩笑,“搭子”越多的人越孤独

来源:新周刊     时间:2023-05-20 12:28:28

主动选择“搭子”的年轻人,表面开放,实则大多都开启了自我防御机制。


(相关资料图)

“在四川方言里,‘搭子’关系就是一起玩。”

周小鹏说不清网络上热议的“搭子”到底和四川方言文化之间有什么关联,但从时间线来讲,四川人口中的麻将“搭子”一定早于当下被不断拓展的新型“搭子”关系。

“四川人打麻将,‘凑搭子’是在熟人关系里找,而现在的年轻人是通过爱好和需求在互联网里找陌生的‘搭子’。”周小鹏认为这两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背后呈现的心理需求也不太相同。

有人认为年轻人正在通过各种“搭子”的方式,顺便相亲;有人认为“搭子”是亲密关系的“平替”;也有人认为“搭子”正在摧毁年轻人对婚姻的需求……

周小鹏则认为,“搭子”没有褒贬之分,但是主动选择“搭子”的人,他们的心理动机,决定了这段短暂关系的意义。

在“搭子”关系盛行的当下,《新周刊》与心理咨询师周小鹏聊了聊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喜欢“搭子”而非朋友,“搭子”背后的心理动机到底是什么,“搭子”陪伴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需求。

以下为周小鹏的自述。

一、“搭子”并不是一种新型社交关系

四川人爱打麻将,“搭子”“凑搭子”是每次组局打麻将时常讲的词。

在我看来,“搭子”并不是一种新型社交关系,无论是从地域文化还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搭子”都是一起玩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一种简单的交往方式。

2006年,我还在婚恋网做咨询,见过很多“搭子”局,主办方还组织过“六人行”的活动——6位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局,可以选择一起看电影、吃饭、爬山、打球等,其实就是一种临时、短暂的组局方式。

四川人打麻将常说的“凑搭子”,是在熟人关系里找玩伴,而现在的年轻人是通过爱好和需求在互联网里找陌生的“搭子”。

《今生第一次》剧照

过去,“搭子”还没被互联网定义的时候,范围更为宽泛。

被定义后的“搭子”,似乎变成了主打一个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利用每个人的缺失与需求,相互寻找满足。

海德格尔说:“一切事物与生物,都永恒地处在一种关系状态中,而这种关系,赋予了我们意义。”

“搭子”不属于牢固关系,他们本是陌生人,只因为相同的爱好和想法临时组局而已。

但年轻人为什么更喜欢这种“搭子”关系?

我觉得,当下的年轻人看起来很开放,在互联网交友、聊天、分享,看似什么都聊,但实际上他们的自我防御更严重,也更擅长保护自己,不随便敞开心扉。

而“搭子”关系恰恰符合他们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浅层交往,不必交心,有界限,可以随时拒绝回答一切自己不想说的内容。

《重启人生》剧照

当然,也因为这种浅层交往关系,他们更容易放下戒心,打开自己内心幽闭的暗格,将“搭子”视作“树洞”。

对成年人而言,面对短期的、没有利益关系的、不熟悉的人,他们更愿意讲出自己的心里话。

“搭子”的范畴广泛,除了一起喝酒、吃饭、喝奶茶、健身、学习等,也包括网络陪聊、陪玩游戏等虚拟陪伴。

二、沉迷“搭子”关系,可能会束缚自身的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人对于不同的关系,会有不同的需求。

一般而言,人对于越亲近的关系,需求越高。

比如在恋爱的亲密关系中,人有性、情感表达、关注度、共同成长等多方面的需求。

但“搭子”只要满足单一需求即可,它属于人际关系中最疏远的一种。

当一部分年轻人长时间沉迷于“搭子”关系,可能会对生活产生一种隐形伤害。

我们每个人都有攀比和比较的心理,常常会放大“搭子”关系中的局部满足,长期沉迷于“搭子”关系之中,年轻人不愿意进入亲密关系,或者不想谈恋爱。

“搭子”关系,只需满足欲望,常是快速组合、快速分离。

换言之,陷入“搭子”关系的人,永远可以感受到激情的、新鲜的、刺激的关系。

而现实生活中,最长久的激情不过18个月,当激情过后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平淡生活中的琐事?

“搭子”是一种自我满足感超强,且缺乏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正常的人际交往,不可能是单一化的,更不可能只有愉悦而没有痛苦。

人与人的正常交往中如果只有正向的情绪,没有负向的情绪,这种关系便不会被认为是情感关系。

但人是多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多元化的,而非单一性的存在。

《周日晚上左右》剧照

“搭子”关系的本质是启动了自我防御,只展示一面给别人,别人也同样只展示出某一面。

我所担心的是,一部分年轻人如果过度自我防御,会造成自我封闭,不愿意展示自我,不愿意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害怕人际交往……

说白了,很多人不谈恋爱就是因为怕麻烦,因为恋爱时需要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而一个人可以很潇洒地生活,避免很多问题和麻烦。

亲密关系中有三种角色,分别是:父母角色、成人角色、儿童角色。

儿童角色是指我开心就玩,不去管别人;父母角色是我要管着别人;而成人角色,既要像父母角色那样管着别人,也要像孩子角色那样偶尔玩一玩。

一般而言,孩子和孩子可以愉快地玩耍,但是一个孩子不可能向另一个孩子负责任。

当一部分年轻人过度沉迷于“搭子”关系,他们可能就会把自己儿童化,无法处理好身边的长久关系。

说得严重一点,很可能会出现成瘾行为,或过度逃避性行为。

如果这个人过分儿童化,那么他永远无法变成一个成年人。

“搭子”关系的存在对他而言,就是不好的关系,并且会束缚他的成长。

三、“搭子”也可以成为一种脱单方式

当然,对于比较“宅”,不愿意参加相亲,约会时很难打开话题的人,不妨试试“搭子”。

“搭子”关系提供了一种相互依赖和支持的方式,有助于建立亲密关系;共同的爱好可以打破原有认知结构,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频繁的交流,可以提高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年轻人将“搭子”的短暂关系变成长久关系,无论是从“搭子”变成朋友关系,还是变成恋爱关系,都有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

“搭子”没有褒贬之分,但是主动选择“搭子”的人,他们的心理动机,决定了这段短暂关系的意义。

任何关系都在促使我们变化、成长,如果个人情绪里出现了退缩、逃避、自我封闭,可能是我们没有把关系处理好。

《今天也安然度过》剧照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越复杂,我们要应对的问题就会越多。

在“搭子”盛行的情况下,我发现一部分年轻人内心是害怕网络交友的。

他们不断地放大网络上的坏人形象,同时又不断地缩小自我的能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都知道怎么去更好地筛选合适自己的人,也有能力去防止自己受到伤害。

当我们学会如何保护好自己,便能够敞开心扉与适合的人交流。

《重启人生》剧照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可能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不是逃避、漠视就会安然渡过。

当你知道自己的底线、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能量时,自然会有自我保护的力量。

我们需要承认自己只要活着,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风险,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之所以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好,是因为我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缺乏的就是勇气,他们想摆脱所谓的社会压力,想拼命逃离“内卷”的环境,不断地找各种借口说服自己必须启动自我防御机制。

实际上,从行为心理学来说,当我们想改变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改变。

如果身边的朋友太少,我们要学习如何用“搭子”的方式让朋友变多,让朋友圈变宽;如果我们想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就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关系中的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