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甜味陷阱: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科学证据

来源:NaturePortfolio©     时间:2023-08-08 14:32:20

近日,世卫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将低热量甜味剂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14日,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了这一决定,并称该决定基于在人群和啮齿动物研究中获得的有限的肝癌证据。

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表示,对于存在于数千种食品和饮料中的阿斯巴甜,他们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仍保持不变。

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7月12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没有来自实验或人体数据的确凿证据证明,按照上述委员会推荐的摄入量,阿斯巴甜经消化后会有不良反应。”

IARC专著项目执行主任Mary Schubauer-Beriga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新的分类不应直接理解为摄入阿斯巴甜存在已知的癌症风险。“确切地说,这是向科研界的一次呼吁,呼吁科研人员更好地阐明和理解摄入阿斯巴甜会或不会构成致癌风险。”

其他被列为“可能致癌”的物质还包括芦荟提取物、传统亚洲腌制蔬菜、部分汽车燃料,以及干洗、木器和印刷中使用的部分化学物质。IARC还将红肉列为“可能致癌”,并将加工肉列为“致癌”。

“甜”科学

阿斯巴甜的甜度是糖的200倍,在全球超过6000种产品中使用,包括无糖饮料、口香糖、牙膏和维生素咀嚼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1974年批准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使用,JECFA在1981年规定了阿斯巴甜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40毫克。对于一名普通成年人来说,这相当于每天约2800毫克,即9-14罐无糖软饮料。

过去40年里,这种人工甜味剂多次引发争议,这些争议认为它与癌症风险上升和其他健康问题相关。但美国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的重新评估发现调低ADI的证据不足。

2019年,基于新出现的科学证据,IARC的顾问组建议对一系列物质开展优先评估,其中就包括阿斯巴甜。IARC关于阿斯巴甜与肝癌之间关联的证据来自三项研究,这三项研究深入分析了摄入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饮料。

在这三项研究中,2014年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来自10个欧洲国家的477206名受试者进行了超过11年的随访,发现摄入甜饮料——包括含有阿斯巴甜的饮料——与肝细胞癌风险上升有关[1]。2022年的一项美国研究发现,摄入人工甜味剂饮料与糖尿病患者出现肝癌有关[2]。第三项研究在1982年至2016年期间随访了美国的934777人,发现摄入人工甜味剂饮料的男性和女性有更高的胰腺癌风险[3]

这些研究将摄入人工甜味剂饮料作为阿斯巴甜暴露的一个替代指标。这类替代指标非常可靠,但有时无法精确体现摄入量,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流行病学家Mathilde Touvier说。

Touvier参与的另一项研究也被纳入了IARC的评估,该研究分析了不同食物来源的阿斯巴甜摄入,包括软饮料、乳制品和佐餐甜味剂。该研究发现,在102865名法国成年人中,阿斯巴甜摄入量越高,乳腺癌风险和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也越高[4]

Touvier说,该研究发现的统计学显著的风险增加在许多敏感性分析中都成立,但“现在还不具有足够的统计功效去研究肝癌。”

有时靠不住

JECFA还评估了关于阿斯巴甜与肝癌、乳腺癌和血癌相关的研究,但表示结果并不一致。这些研究存在设计上的局限性,无法排除混杂因素,有些研究则依赖于自我报告的阿斯巴甜每日摄入量。

美国癌症协会首席科学官William Dahut说:“饮食记录有时候靠不住。我们的身体不会单独消化阿斯巴甜这种物质,它会连同其他物质一起被我们消化。”

在人体内,这种甜味剂会分解成三种代谢物: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Branca说:“其他食物或饮料经人体消化后也会出现这三种分子。”所以我们不可能在验血中检测到阿斯巴甜。“这阻碍了我们对其作用的理解。”

甲醇可能会致癌是因为它会代谢成甲酸,而甲酸会破坏DNA。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的癌症流行病学家Paul Pharoah说:“如果你摄入足量甲醇,它会损害你的肝脏,引起肝癌风险。”但他说,阿斯巴甜分解所产生的甲醇量微乎其微。

IARC表示,仍需开展更多研究来分析阿斯巴甜对代谢过程的影响,以及它与其他疾病的关系。Touvier说:“这些研究还将为理解全球整体情况提供新证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