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头科普工作室 时间:2023-08-07 08:32:16
今年的西北太平洋并不太平,强烈的台风频频靠近或登陆我国。一周前,5号台风“杜苏芮”以强台风上限的强度登陆我国福建;日前,6号台风“卡努”又以强台风的强度徘徊于我国东海海域,气象机构一度预测其会直接登陆我国浙江。
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这两个台风的路径都有些特点,它们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诸多变数,导致各大气象机构之间常常出现重大分歧。而它们实际的路径更是奇特,“杜苏芮”在巴士海峡连续走出了几个“直角”;“卡努”更是原地掉头,原本冲向我国,进入东海以后却慢慢调转方向开始奔日本而去。不禁令人好奇,难道台风也要考驾照?为何会走出如此奇特的路径呢?
“杜苏芮”的“神奇直角”(中央气象台台风网)
(相关资料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台风是怎么能持续移动的。台风本身是一个大型的天气系统,但是它的运动路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副热带高压”了。在炎炎夏日,“副热带高压”非常强盛,可以从太平洋深处一直延伸到我国内陆地区乃至北方草原地带。而台风作为一种热带低压系统,只能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边缘移动而难以“穿越”。
当台风通过了副热带高压最西端的位置时,就会继续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边缘“转弯”。如果副热带高压最西端比较“尖锐”,就可能出现台风“掉头”的情况,例如2017年9月台风“泰利”进入东海后一个急转弯去了日本。
还有一种可能是,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迫近过程中发生结构变化,出现快速向东退却甚至“断裂”的情况,台风就会借此机会转向去日本韩国。例如2020年台风“巴威”和“美莎克”,借助低压槽切断副热带高压的机会连续北上冲击朝韩两国。
Chih-wen Hung等(2010)论文图,箭头展示了台风的几种常见路径,“H”即指代副热带高压
本次“卡努”台风遇到的情形又是另一种情况,从气压图上可以看到,8月3日副热带高压仿佛“张嘴含住”了台风“卡努”,使得“卡努”开始原地打转。这种形势在气象上称为“鞍场”,处于鞍场之中的台风需要等到外场环流形势转变,出现新的引导气流时才能继续移动。
根据预报,“卡努”未来几天将逐渐缓慢向日本方向移动,但并不能排除之后再度转向的可能性。
8月3日500百帕气压场形势图,蓝色粗线内就是副热带高压的范围,可以看到台风“卡努”几乎完全被副热带高压包住,动弹不得
台风除了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引导,也会受到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台风的影响——也即“藤原效应”。
历史上移动轨迹奇特的台风很多,其中不少都是由于出现了别的台风,有时甚至有三四个台风同时出现,相互之间都有影响,导致它们的路径预报极其困难,形势复杂多变。例如,1986年台风“韦恩”、2016年台风“狮子山”、2017年台风“奥鹿”等等。
1986年奇葩台风“韦恩”长达21天的“反复横跳”表演,多次掉头急转弯,可谓是“南海逮虾户”了(图源维基百科)
2016年“狮子山”遭遇的台风版三国演义,“狮子山”笑到最后,走出一个诡异的路径
而至于“杜苏芮”的“直角转弯”,其实与气象机构的发报时间间隔有关。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台风路径都不是完全连续的轨迹,而是每隔几个小时更新一次台风中心的位置,再把相邻的两个途径位置连线,才得到台风的路径。有时台风本身的移动很缓慢,几个小时可能在原地打转,轨迹连线才会凑巧出现“直角”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台风真能作出完美的直角转弯。
即便是开车“直角转弯”,我们也要明白车子实际上的行驶轨迹不可能是完美的直角,而是一道弧线。台风的轨迹亦然。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台风本身结构松散,很难确定其环流中心,导致出现“直角轨迹”的巧合。“杜苏芮”出现直角轨迹时,正是其刚刚经过菲律宾吕宋岛、核心结构被吕宋岛的山脉破坏之后的情形,那时它的风眼结构松散,环流中心很难确定,因此才有了实时路径上的“直角”。
美国机构给出的“杜苏芮”实际路径,时间间隔较长,就没有很明显的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