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李白的长安道

来源:北京华景时代文化©     时间:2023-08-03 09:38:29

一千多年前,这里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长安城的所在。


(资料图片)

长安西南六十公里处有座终南山,虽然只是秦岭诸峰之一,海拔并不出众,但声名显赫。这里是汉代以来供奉老子的道教圣地,它毗邻都城,大唐皇帝频频驾临,王公大臣和社会名流更对这里趋之若鹜。当时,有个名叫卢藏用的读书人考中进士,先跑去隐居在终南山里,这样的行为让他名声鹊起,终于入朝为官。

隐士不到终南山,隐上千年无人管。那时的终南山上很热闹,诗人、道士、侠客、才子纷纷隐入其中,好像人人都身怀绝技,明天就能飞黄腾达。

公元730 年的春夏之交,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也在终南山上做起了志在为官的隐士。但此时的李白还不够有名气,他想见到皇帝,或者见到皇帝那位热爱文学和修道的妹妹玉真公主,却苦于没有门路。他从夏天一直待到初秋,经过多方求访,终于有一位姓张的官员愿意帮忙引荐,并安排他住进了终南山里的玉真公主别馆。

玉真公主不是一位简单的公主,她这个人很喜欢文化,很喜欢结交文人。由于她是皇帝的亲妹妹,哪个文人受到了玉真公主的器重和表彰,对这个文人未来的仕途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所以,玉真公主不止一次地在皇帝面前举荐文人。对于李白来说,他第一次入长安的目标就是玉真公主,他希望能够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然后由玉真公主把他推荐给皇帝。

这一年的秋天,连绵的阴雨笼罩终南山。不过,这枯藤老树和风雨凄苦在满怀希望的诗人眼中,竟也呈现出美妙的诗意。李白在终南山的延生观写下一首题为《玉真仙人词》的五言诗,来赞颂那位从未谋面的公主: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玉真仙人词》

李白徘徊于荒园,在满怀期待中度过了四十多天。他并不知道,此时的玉真公主正身在华山,终南山的这处别馆,已经有数年芳踪未至。那位张姓官员捎信让李白继续等下去,李白也写诗作为回信,单单从题目来看,就知道他等得确实异常辛苦。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一)

他当时在玉真公主别馆一住就是好多天,没有人立刻把他举荐给皇帝,还遭遇连阴雨。由于这个别馆在山区里边,遭遇连阴雨之后没有人给李白送吃的,以至于有一阵子连吃饭都堪忧了。

为什么李白这一次没有受到器重呢?我们要体谅一下玉真公主,她不大可能故意慢待李白,而是当时天下读书人求见玉真公主的、想受到举荐的,恐怕如过江之鲫一般。我们只能说,那个时候,李白的名气还没有大到足以让玉真公主另眼相待的地步。

李白的等待始终没有结果。他在长安客居几年,再三意图找人举荐,总是以碰壁告终。诗人只能在潇洒的字句里,混迹于古往今来一切时运不济的英雄和才子间,黯然、狼狈、愤愤不平。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李白《襄阳歌》节选

从二十七岁到三十七岁,他隐居、干谒,没有一件事做出成就感,他立志隐给别人看,最终却又只能返回安陆。其间,他写诗自嘲道: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赠内》

太常妻指的是什么?汉代时,太常是一个官职,主管祭祀。一位太常天天斋戒,非常敬业,据说他的夫人来了,他觉得她冲撞了神灵,就把他的夫人关到监狱去了。这句“何异太常妻”的意思就是,我照顾不了我的妻子,经常和她分居,不能在一起。她虽然名义上是我的妻子,却和那位太常妻差不多,也是一个人过着寂寞的生活。

李白给许氏写的诗里提到了许氏反复向他问安,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从这点来看,他们夫妻两人的感情是正常的。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男儿要志在四方。男人出去打拼、出去求官,在那个时代的妇女看来是有抱负、有作为、有想法的。再加上许氏本来就是官宦之后,在这个背景之下,她也不会有太多的怨言。

对于受到冷落的妻子许氏,日日醉酒的李白大概也怀有许多歉意,才会信手写下这首《赠内》来调侃自己。而对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李白也有了这样的总结: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今天的山东济宁,在唐代被称作任城。在市区古运河的北岸,有一座太白楼。据说,公元736 年,李白曾一度搬到这里,就居住在太白楼附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客中行》

山东男子历来喜好饮酒,却也将这位四川来的客人推为“酒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醉汉形象,在东楼喝醉了,走的时候头巾倒系,踉跄着下了楼,连谁扶他上的马,都能忘得一干二净。

李白为什么到山东去呢,他后来写诗说,他是去山东学剑。这里的山东,不能简单理解成现在的山东省,这里的山指的是崤山。他越走越远,生活越来越困难,经济来源也越来越跟不上了。最终,他把家安在了山东的任城。当然,他把家安顿在这个地方以后,自己又到别的地方去转了。

在东鲁泰安府,李白和五个文人墨客交上了朋友,他们模仿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合称为“竹溪六逸”。茂竹森森,溪流映带,李白寄情于山水林泉,那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李白本来就是想在朝廷做官的,他的游历也是在等待机会,但是机会一直不来。他过去有一儿一女,儿子叫作李伯禽,因为山东分封的是周公的儿子伯禽。他还有一个女儿,他给女儿起了一个名字叫平阳。但是他长期在外不在家,是他的夫人许氏一直在操劳家务,一个女人家养两个孩子很不容易,最后他的夫人病逝了。李白在扬州又找了一个南方的姑娘,据说这个姑娘非常地悍妒。大概这个姑娘把钱攥得比较紧,不让他大吃大喝,李白就写诗骂她,最后索性离婚了,这是他的第二段婚姻。后来李白回到山东,两个孩子没人管,他就委托一位当地女子来给他照顾孩子。后来他们两个人就住在一块儿了,又生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叫作颇黎。

白始娶于许,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魏颢《李翰林集序》

跟李白有婚姻以及事实婚姻关系的起码有四个人。李白作风是否有问题,取决于第一任夫人许氏去世的时间。许氏是在李白娶刘氏之前去世的,还是之后呢?如果是之前,那没什么说的,李白这阵已经是鳏夫了;如果是之后,那李白当得上一个“渣男”的称谓。我们现在没办法作判断,李白甚至没有留下关于许氏的悼亡诗。不过这个可以理解,李白一生写了那么多的诗,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也许写过悼亡诗,而且我认为他不可能不写,只是我们现在看不到了而已。

李白生活的常态,飘零在婚姻和家庭之外。他向往王侯,又不想妥协于权贵;他想要自由,又想建立伟大的功业。这样一位热血男儿,似乎永远无法停下四方奔走的脚步。

做官没能成功,不经商也不耕田,即便是在现代,像李白这样满世界乱窜的人应该也是极少数。后人推测,几段婚姻很可能是他离开家乡后的财源之一。我们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男子,写出了那些千百年来中国人最为向往的爱情诗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李白《怨情》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李白《采莲曲》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李白《长干行·其一》节选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诗人狂放不羁的诗句之外,竟也藏着这样的细腻之笔。如果不是内心中藏有无限的柔情,简单的笔墨,怎能将青涩的情愫表达得如此生动?

李白在外游历,名声渐渐凸显。不过,按照他的行程安排和当时的交通状况,归家的日子应该寥寥可数。其间,他也不忘托人照顾家庭,等孩子稍大,他又以一个慈父的口吻写信寄回家里: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走的时候,家里种了一棵桃树,如今三年过去了,该是枝繁叶茂,与楼齐高了吧?我还在外漂泊,女儿平阳应该和桃树差不多高了,可以靠在桃树边上摘桃花,弟弟伯禽,个子应该也快赶上姐姐了。一双儿女站在树下,却没有亲生父母的照顾,想到这里,我就心乱如麻。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封家书。没有李白式的狂放不羁,没有奇特的想象,没有惊人的夸张,只是一个平凡的老父亲,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也许,李白的心境与才思真的就像宇宙中无数的谜题一样,无论后人如何揣测和琢磨,伟大的天才都无法被完全参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爱他的诗句。他是语言创造大师,古往今来,无数人倾慕他的才华,赞叹他的风采。只是,李白已经四十多岁了,仕途还无从谈起。

公元742 年,是唐朝改元为天宝的第一年。为了迎接盛唐的新气象,正月未过,玄宗皇帝就颁布了这样一道广求贤才的诏书。

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

——《旧唐书·玄宗本纪》

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公职人员,只要有一技之长,当地都可以向上实名推荐。李白二十多岁就离家远游,一直在寻找出仕之路,对于他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若干年后,五十多岁的李白,诗名已传遍天下。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在各地寻访他的踪迹,花了两年时间,终于在扬州追上了这位偶像的步伐。李白很感动,写诗送给他: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两人泛舟游秦淮,形同忘年之交。临别时,李白把诗稿都交给了魏万。后来,这个年轻人不仅中了进士,还编成了一本《李翰林集》。虽然这本最早的李白诗集并没有流传后世,只有序言被保存了下来,但在序言里,我们仍可以找到李白当年被举荐的蛛丝马迹。

这些记载透露出,让李白进入长安的关键人物,可能正是他的好朋友元丹丘。

“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元丹丘是一个道士,当年李白在川中漫游的时候,就跟这个元丹丘相识。因为唐朝的朝廷姓李,他们的老祖宗是李耳,所以从唐太宗开始,由老子创立的道教就成为唐朝时期地位最高的宗教。后来在唐朝的宫廷里面,特别是玄宗时期,有很多道教的高士。从这个角度来讲,元丹丘本身可能跟皇室之间就有密切的关联。在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李白进入宫廷的情况下,这样一条史料是非常珍贵的线索,它说明元丹丘在李白进入朝廷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年,李白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元丹丘位于嵩山的颍阳山居做客。那天,李白微醉,为了劝元丹丘与岑勋多喝些酒,他乘兴吟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节选

谁也不会想到,从他脱口而出的那一刻起,这场山间小聚便注定被铭记入历史,继而被后人长久地向往着。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在朝暮间青丝便成白雪。李白是快乐的,也是愁苦的,美酒激荡出他心中汹涌的长啸,让他能够忘却万古的忧思。

唐玄宗天宝元年前后,醉心修道的玉真公主奔赴谯郡真源宫参加道教活动,道士元丹丘正好负责修建记录公主言行的石碑。也许正是在这时,公主才通过他的引荐,读到了那篇文采斐然的《玉真仙人词》。

此时的李白正游历于江南水乡。他并不知道,长安城的大明宫里,皇帝和大臣们已经开始传阅他的诗篇。

公元742 年的秋天,玄宗下令召李白入长安。据说,诏令连下了三次。

当所有的不平都随风消散,李白也即刻忘掉远方的高山大海,奔往南陵,那里暂住着他的家人。

西去长安,万里之遥,李白的家中,却看不到依依惜别的场景。他终于在家人面前扬眉吐气,得意扬扬的情绪丝毫不加遮掩。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在四十二岁的李白心中,世上再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这一次,他能否在那里实现自己一鸣惊人、治理天下的梦想呢?

作者:《千古风流人物》项目组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年:2022-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