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范儿 时间:2023-06-28 20:24:47
高歌猛进了半年的 ChatGPT,最近沉淀下来了。
(相关资料图)
数据显示,ChatGPT 访问量增速连续三个月下跌。
其实直到现在,也没有那么多人知道 ChatGPT。
前段时间,科技媒体 The Verge 和咨询公司合作,调研了 2000 多名美国成年人,了解他们对生成式 AI 的看法,结果有些出人意料。
图片来自:The Verge
ChatGPT 虽然知名度最高,但也就 57%。你追我赶的 New Bing 和 Google Bard,甚至没有过半。文生图的两座大山,Midjourney 和 Stable Diffusion,都只有 20% 多。
更别说真正用过这些 AI 的人了,他们只占到了三分之一,主要是千禧一代和 Z 世代。
人类似乎迎来了稍事休息,巨头之间的竞争也进入了静水流深的状态。
生成式 AI 届“初代网红”ChatGPT,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最近,The Information 的一篇报道,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你的职场个人助理。
我们不是已经用 ChatGPT 写代码、开脑洞、做各种事了吗?OpenAI 官方想做的个人助理,可能有些不一样。
先来划个重点:
ChatGPT 个人助理的作用: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ChatGPT 个人助理的目标:让盈利多一种可能
ChatGPT 个人助理的难题:信任危机和虚假信息
ChatGPT 个人助理的背后:和微软亦敌亦友的 OpenAI
短短半年,ChatGPT 成为了全球知名的互联网品牌,OpenAI 有了一个更大的计划:
让 ChatGPT 成为“超级智能的办公个人助理”。
上个月,身在伦敦的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向部分开发人员透露了这件事。
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
ChatGPT 个人助理的基础功能不言自明,像是起草邮件、回复信息、总结会议。
与此同时,它将基于个人和职场的内部信息,执行各种任务,包括学习本人风格写文件,提供有关业务的最新动态等等,相当于在入门级功能之上,变得更加个性化。
另外,OpenAI 内部还在关注一件事:开发人员如何使用 ChatGPT 创建 AI 代理。
当人类设定好目标,AI 代理会主动提出并执行各种任务,尽力将这个目标完成,所以又叫“自主人工智能”或“AI 智能体”。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目标是增加软件的销量,其中一个任务可以是生成联系种子客户的邮件模版。
由 GPT-4 驱动的 AutoGPT 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在今年 4 月大火。ChatGPT 个人助理,也很可能这么独立和自觉。
OpenAI 本月初的一项招聘,或许也和 ChatGPT 个人助理有关,给了旁观者们更多的猜测空间。
前 Facebook 高管 Peter Deng 加入了 OpenAI,担任消费产品副总裁。
他是 Facebook Messenger 首位产品经理,当过 Instagram 和 Uber 的产品负责人,也曾在生产力软件公司 Airtable 任职。
这位新晋高管在领英提到,OpenAI 希望开发“提高人们生产力和创造力的辅助功能”。
让盈利多一种可能
虽然 ChatGPT 搅弄风云半年多了,但到底怎么用它赚钱,哪种产品和商业模式可能创造最大价值,包括 OpenAI 在内的大多数公司仍在初试锋芒。
先行一步的微软,推出基于 AI 的 Office 365,将阅读文档、制作 PPT、总结会议、撰写邮件等工作自动化,并计划向客户收取 40% 的溢价。
图片来自:Microsoft
OpenAI 通过 API 出售对大语言模型的访问权限,推出针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付费的 ChatGPT Plus,订阅人数超过 200 万,预计每年为 OpenAI 创造数亿美元的收入。
OpenAI 还在考虑开设针对 AI 应用的“App Store”,让企业便捷获取经过精细调试的大语言模型应用,如起草营销材料的 AI、识别金融诈骗的 AI、提供客服功能的 AI。
OpenAI 甚至计划推出一个新的开源大语言模型,跟上 Meta Platforms 等竞争对手的脚步。
所以,开发 ChatGPT 助理,也将是 OpenAI 商业化的一种可能性。
信任危机和虚假信息
开发可靠的个人助理,OpenAI 需要下很多功夫。
目前,用户通过网页或 app 访问 ChatGPT,所有计算都在微软的云端进行,由英伟达的芯片驱动。
如果希望响应更快速、更个性化,成为新时代的苹果 Siri,ChatGPT 个人助理可能将部分部署在用户设备上。然而,将 AI 模型缩小但又不至于牺牲质量,不是立刻能够实现的。
让 AI 实现个性化,个人数据也不可或缺。所以,OpenAI 还应获得用户的许可,拿他们的个人数据训练 AI,包括邮件、联系人、文档等信息。
在这方面,OpenAI 或许可以参考微软、Google,它们开发了很多生产力软件,允许外部开发人员在用户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使用数据。
AI 个人助理的市场究竟多大,没人能够给出准确数字,隐患却已经出现。
一是信任问题。相比于购买 OpenAI 的服务,有些公司更愿意使用开源 AI 模型,开发自己的助手,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运行,也就没有了向 OpenAI 泄露敏感数据的风险。
默认情况下,ChatGPT 吸收的任何信息,都会成为数据库的一部分。
图片来自:OpenAI
虽然在今年 4 月,OpenAI 推出过数据使用的新规则:用户可以关闭聊天记录功能,避免个人数据被官方拿去训练。微软也向企业客户提供价格更高的产品,确保数据不会被吸收到公共 AI 模型中。
二是虚假信息。ChatGPT 有概率生成错误答案,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因为种种技术挑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教授 Ion Stoica 认为,开发高度个性化的 AI 工作模型,至少需要几年时间。
和微软亦敌亦友的 OpenAI
开发个人助理,可能会让 OpenAI 和很多公司产生冲突,包括盟友微软以及它的客户。
因为它们都基于 OpenAI 的技术,构建类似的服务。
微软的 AI“副驾驶”不必多说,它一直在研究如何利用 OpenAI 的通用模型,开发更加个性化的 AI 助手。
另外,不少购买 OpenAI 服务的客户,其实也怀着同样的心思。
软件服务提供商 Salesforce,已经推出了基于 OpenAI 技术的销售软件,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帮客户起草邮件,只需提交公司和产品名称。
就算没有 OpenAI,如果开源的大语言模型继续进步,开发人员或许也能创建自己的助手。
初创公司 Personal AI 就是一个例子,它训练了开源模型和自有的大语言模型,模型还足够小,可以完全在笔记本电脑或手机上运行。
图片来自:Personal AI
Personal AI 希望,他们的软件通过了解用户的个人数据,起到替代人类开会、自动回复工作消息等作用。
再说回微软与 OpenAI,它们属于相互依存又彼此竞争的关系,目标客户也高度重合,不仅体现在 AI 助理这方面。
微软曾经表示,企业应该通过微软购买 OpenAI 的服务,因为微软提供了额外的功能和安全保障,比直接从 OpenAI 获取还要更好。
不过,就算真的针尖对麦芒,它们的协议也不允许分道扬镳。
微软首席财务官 Amy Hood 最近提到,微软永久拥有 OpenAI 通用大语言模型的访问权限,如果 OpenAI 未来盈利了,微软也将分到很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