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王智远 时间:2023-06-06 19:20:00
身边有些朋友,经常这样:
想很多事情,一直拖着不动手。你问他,为什么不行动?他告诉你:“还没准备好,万一行动后搞砸怎么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要么,他也去行动,可总三分热度。等几天再问他“那件事咋样了”,他却告诉你,不行,好多人都在做,市场没机会了,就放弃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不是他们不愿意行动,是思维方式带来了“行动阻力”。
心理学中,这是一种“防御性思维”,尽管计划是你设定的,但为履行某些责任、避免错误,你可能会因为害怕而停滞不前,要么尽可能让自己避免失败。
此类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你对晋升有强烈欲望,每当有机会晋升时,总质疑自己的能力;你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但很少向别人展示你的作品。
甚至,你有一个非常不错的idea,每当有机会与潜在投资者分享想法时,你总是担心项目想法不成熟,等等。
深刻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是调整行动最重要的一步。那么,这种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
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童年时期已经形成。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往往对我们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
有些父母采取防御性的育儿方式。记得我小时候每次犯错,他们就会对我进行惩罚,只有行为端正,惩罚才会停止。
那时,我领悟到一个道理——“不哭不闹,只要按照父母规则行事,生活就能安稳,无需面对麻烦”。
长大后我发现,当你试图做一件新事情,父母会用所谓的“经验之谈”来阻止你,告诉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失败。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尝试过,只是看到别人行动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然而,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对你的决策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我形成了一种避免损失的方式,就是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随着时间推移,现在我处理事务,依然会习惯性地从“安全”的角度审视世界。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上述情况?
除了这些以外,内向的人可能更偏向于防御性思维,但这并非必然。
我发现团队中,特别是设计、运营岗,一些个性内向、个头矮小、喜欢保持安静的同事,他们的工作方式往往试图避免过多社交互动,通常更喜欢宁静、舒适且独立的工作环境,决策时,更注重细节。
这种倾向让其促使着他们深思熟虑,全面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潜在的负面影响。
然而,重要的一点是,内向并不等同于总是过于恐惧、谨慎。许多内向的人,能够有效地管理风险,并且具备做出积极决策的能力,他们只是在处理事情上,更为细致和慎重罢了。
但是,防御性思维的人,很容易陷入悲观。
他们需要应对工作中的各种要求和别人的期望,因此经常担心不能达到标准,可能引发的问题让他们疲于应对;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预防不良结果上,往往无暇深思自己真正热爱什么。
这样的思维模式,在心中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遇到困难时,就会开始怀疑自己,逐渐相信自己无法成功。这种消极的信念会削弱动力,使他们在面临新的挑战时更易选择放弃,一旦放弃,失败就变成了必然。
因此,他们可能会转而选择一个新的目标,但当再次遇到困难时,又很可能会选择放弃。
这就是,为什么防御性思维的人,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坚持完成一项自我设定,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话说回来,也未必全是坏事。
拿我自己来说:
当我不得不执行某些任务,或进行更细致的工作时,防御性目标思维反倒能帮我一把。这种悲观的倾向会激发我的努力,因为我对失败感到焦虑。
以我之前的主持经验为例,每次登台对我都至关重要。为确保一切尽善尽美,我会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我会在演出前一天,查明串词中嘉宾名字,以及可能出现的多音字,防止在演出中出现口误。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我相较于那些总是持乐观态度的人能够做得更出色。而且,由于做足了准备,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立刻应对。
这使我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他们觉得我做事靠谱,更愿意将有挑战性的任务交给我。
这就展现了防御型目标思维在某些情况下的优势,但是也需要注意保持平衡,避免过度防御。总是怀着防错的心态,可能会让人过于紧张,从而忽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二
任何事情都存在多面性,同样,与“防御性思维”相对应的是“进取型思维”。
它是一种什么状态?
“进取”一词,顾名思义,描述那些关注理想的自我与期望成果,主动追求积极结果,期盼成功带来自豪感的人。
具有进取型思维的人,倾向于重视希望和愿景,寻求新机会,更加关注可能的收益,而非损失;当面对挑战和问题时,也能展现出更乐观的态度,尝试新的可能性,坚持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以职业发展为例:
一些人会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如晋升到某个高级职位、创立自己的公司,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学习新技能,寻找机会,面对困难时,展现出更强的毅力和信心。
这种状态似乎更健康。
不过,也有其他可能的问题,例如,过度进取导致忽视风险、盲目自信,对困难和挑战准备不足。
市场销售人员中,此类特质的人比较多,他们嘴上说着“没问题、这事好办”,真正行动后才发现,吹牛的功夫占比较大,但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损失,反而认为“我有勇气迈出,且进行了尝试”,就是一种获得。
所以能看出什么?
两种思维产生的结果完全不同,犹如两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向前冲的人,会把生活正能量,快乐、成就感、地位、爱心等放在第一位。你是那种更加保护自己的人,会尽可能避免所有不好的事情。
而且,这两种毫无意识的思维,会决定行动后的感受。
如果你是进取型,当完成计划时你会感到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如果没有达成目标,你可能会感到心情郁闷,沮丧。
如果你是防御型,成功时会感到松一口气,而不是兴奋。要是没有达成,你的神情会更加紧绷。
每个人都有这两种思维,总有一种在主导着你的行为,这与你如何看待事情的结果有巨大关系;有些人看问题是“我能获得什么”,另一些则先考虑“我可能失去什么”。不过,这些情况视具体问题而切换。
比如:
一个人正在决定是否投资基金市场,他的目标是为了未来的退休生活,储备一笔钱。开始投资阶段,他可能被防御性思维所主导,考虑“我可能会失去什么”。
他想到“市场存在不确定性,资金遭遇损失”,甚至可能会因此而面临经济压力,这些担忧会令他犹豫不决,甚至选择不投资。
然而,进一步了解某个市场,理解价值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后,他可能会开始转向进取型思维,开始看到定投带来的收益,这帮助他实现退休后的财务目标。在这个阶段,他的思维可能会变成“我能获得什么”。
所以,一开始是防御性,考虑损失,但在更深入地了解问题后,会转变成进取型,看到收益,然后决定开始投资。
或者:
你是一名创新业务团队负责人,团队一直以创新、和冒险尝试新技术而自豪,在设计新产品时,通常采用进取型,始终追求市场最先进,最具创新的产品。
可是,某次发布会后,你们产品出现严重低级质量问题,导致大量退货、投诉。这个问题影响了品牌声誉和客户满意度,因此,你不得不停下来思考团队工作方式。
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转向防御性思维。你开始关注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质量问题,而不是思考如何创建最新的产品。
你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甚至可能拖延新品发布日期,以确保下次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这种防御性,会给你带来阴影,让你更加注重失去。
所以,到底是防御还是进取,不过是人们衡量事物损失利弊后做出的决策而已。不过,大脑遇到问题时,所出现的第一个思维值得关注,毕竟它在悄悄主导你的决策。
三
了解思维方式,主要依赖于对自我行为、决策的观察和反思,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审视下:
你对风险的态度
损失收益的看法
看压力时的反应
看如何处理失败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我是否对风险心存敬畏,更倾向于寻找稳定且可预测的选择,以避免可能的负面结果?还是,我愿意追求最大的回报,即使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也愿意尝试?
举例来说:
你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投入时间和金钱去尝试新的商业想法?还是更保守,一边工作一边寻找可以盈利的副业,想法得以实现并带来收益后,再进行创业?
做决策,如果首先考虑可能失去的东西,比如职业生涯中做出改变,可能失去稳定收入,和可能破坏的工作关系排在前面,那么,对于这件事,你的态度无疑是防御性的。
反过来,你首先关注获得的收益,如新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大自由度,那么你可能具有进取型的思维。
对风险的态度、好对收益与损失的看法,只反映了你对某件事的看法,并不意味着,你的思维方式就固定成这样,还需要看动机和结果的管理。
当你面对一项工作、一个重要项目,如果一开始就感到焦虑、害怕出错,那说明你在这件事上,是防御型。
我面对有截止日期的重要项目时,就有这种感觉。但如果你听到截止日期反而感到兴奋,像是被点燃一样,那么你可能具有进取型的思维。
对压力的第一反应,间接映射你对某件事的掌握程度。
我发现,防御型的人熟练掌握一项任务后,会更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而进取型的人如果反复做一样的事,可能会感到厌烦,这种厌烦,有时会让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
最后,用“全景思考法”思考下,你是先看到失败一面,还是获得一面呢?进取型思维的人,更可能会从失败中找出成长的机会,防御性思维的人,更不想迈出。
这四个条件并非单独存在,下次遇到事情你可以用她们进行评估,如果有三个是正向,那代表你是进取型,反之,则是防御型。
四
两种思维并无绝对优劣之说。
关键在于,它们能否与目标相适应,助力我们高效行动。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进行平衡呢?这三点兴许对你有帮助:
1. 设置一些行动信条
什么是行动信条?个人或组织根据自身观念、价值观所设定的一套行动原则或指南,这些原则指导着日常行为和决策。
简单讲,一些简短精悍的话,且不带任何结果导向。它像一条守约,辅助你对事情有新的看法。
例如:
防御性思维比较强的人,可以把“成长源自于挑战、失误是学习的一部分;冒险带来回报、专注于未来,而非过去;我有能力影响我的生活、遇到困难,我选择看解决方案、我选择在乐观和信心中行动”等,作为信条。
这些内容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能把你从风险和挑战中拉出来,让你看到更多可能性和机会,从而慢慢进化成,进取型思维。
对于进取型思维的人,需要一些关于细节、挑战方面的信条。
例如:
规划是成功的一半、我要关注每一步、我向过去学习,向未来前进;慎重决策,坚持执行;我尊重风险,并做好应对等。
这些内容能让你在追求目标、计划时,更关注过程中的细节,以防止自大带来的失败。
2. 哈德逊湾式启动做事
做计划只是微不足道的开始,计划是要短期和长期结合的,先制定一个短期计划,做完,根据实际行动,对下一个短期进行调整,让它变得更合理,循环往复,才能填满整个长期计划。
这在项目管理中,被称作“哈德逊湾式启动”。
此概念,最早来源于17世纪的一家毛皮交易公司,当地气候条件差,公司雇员每年只能有几个月的时间出去收集毛皮,而其他时间他们则会在营地中,通过织布、研磨小麦,打猎等手段自给自足。
所以,其本意是,一边工作一边创业的策略。
你想想看,现实中不管你是防御性思维还是进取型思维,大多情况下,我们遇到项目都不可能完全掌握全部信息。
你无法完全预判整个流程难点、关键在哪里,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放弃。那么,为了减少意外发生该怎么办呢?
我也经常在启动前权衡,我能不能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做?如果能做,就先迈出去,试探一下,发现问题,解决后,再进行筹划。
如此一来,它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仅避免沉溺思考、观察的情景,还能基于已有经验找到适用的方法。
3. 多积累一些成就感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说到各自秉持的人生哲学,一般有三种:功利主义者、享乐主义者、按照内心原则行事主义者。
功利主义者占大多数,以追求个人利益为最大化目标,尽可能让自己获利;
享乐主义没有功利主义会计算,会规划,只会活在,认为快乐且重要的事中;
按照内心行事的人,一般原则“不做阿谀奉承之事”,原则大于一切。
这三者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不过我观察,想让三类人变得更积极,更有激情,很关键的一点是“构建一个正向循环”,让你不断感受到正反馈的回报。
所以,你不妨试者看看你是哪一类,然后,试着每天利用更多的时间,做一些与它匹配,且能获得正反馈的事。
觉得自己功利,没事研究研究“与赚钱有关的技能、商业信息”;觉得自己享乐,平时挖掘一些兴趣,种种花草;喜欢原则行事,平时多参与一些有担当的活动。
这些行动的细节中,都能让你在平凡的生活中汲取能量,下次,面对挑战时,这些能量就会成为有力的后备。
五
行动力,是思想的映射。
不管你采用何种形式平衡结果带来的利弊关系,最有效驱动行动的能力,还是你的渴望。当一件事突然变得有意义,其他都已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