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冷杉故事 时间:2023-06-05 20:27:01
而“断亲”背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找回清晰的边界感,学会说“不”,同时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有长辈说你不正常。”电话里,堂姐看似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挂掉电话后,洋洋平静地找出微信列表里和父亲同姓的十几个亲戚,一个个屏蔽掉。
(资料图片)
没什么可留恋的了,对洋洋来说,这更像是积怨多年后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举动。母亲去世后,来自父亲家族的长辈们就开始入侵她的生活——他们催促父亲再婚,抱怨洋洋不结婚不谈恋爱。她曾经试图配合亲戚的要求,但却发现配合只会让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地侵入她的生活边界。主动斩断关系因此成了洋洋最后的选择。
类似这种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现象,被学界定义为“断亲”。有学者发现,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尤其在“90后”和“00后”群体中,断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随着互联网和城市化发展,这个趋势仍在加强。
我们找到了一些“断亲”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人主动切断和亲戚的联系,并在拉开距离和血缘后,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辨识以往被灌输的观念;有人被动和母亲一道,与曾经把自己养大的外公外婆决裂;也有人想断断不掉,只能强行维系着与亲戚的关系,疲于“应付”。
一、“我放了狠话,让他们别来管我”
妈妈的去世,直接导致了我和爸爸那边长辈的决裂。
我一直跟着父母在城里长大,和老家亲戚接触不多。前几年我妈生病,我回到老家照顾她,和亲戚接触频繁了起来。在妈妈生命最后的日子,我知道她的病好不了了,也就没有再计划回到学校上学或者找工作,只想待在家里,陪妈妈走完最后一程。
这时候亲戚的风言风语就来了,说我不出去上班,也不读书,就在家啃老——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亲戚之间没有任何边界感。
从小到大,妈妈都不会干预我的选择,学文科还是理科、大学填什么志愿、谈不谈恋爱,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发现有亲戚想要干预我生活的时候,我非常抵触。
我跟大伯放了狠话,让他们别来管我。大伯,是这个家庭里权威的代表。
后面平静了一阵。我妈去世以后,新的问题出现了。爸爸那边的长辈亲戚轮流定期打电话给我,试探口风,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我爸得再找一个老婆。其实我爸对我妈感情很深。妈妈走后,他跟我说,就算找对象,也是我妈离开三年后的事了。
妈妈刚走的一年里,我和我爸经常出国散心。他好像又可以慢慢快乐起来了。那个时候我跟他说,你遇到合适的人就处,即便遇不到,我们也是可以快乐生活的。但是亲戚一直催着他赶紧找新人,他们相信的社会准则是,老婆死了,就得再找一个,孩子不能没妈。于是他们忙着给他介绍对象,“赶紧找,不要老想不开”。
我说我不鼓励也不反对。但是从亲戚嘴里传到我爸那儿,就成了我反对。我爸也觉得,是不是我不愿意让他追求幸福,我们俩因为这个事也吵过架。
还有一次矛盾爆发,是我和爸爸去东南亚玩。他把照片发到30多个人的家族群里,给大家分享他的快乐。结果在群里,有个叔叔说我爸炫富。但其实当时东南亚的消费比国内还低。
我当时就怼回去了,“我们是花自己的钱出去玩,消费也不高。今天是我爸的生日,作为弟弟难道不应该说一句生日快乐?”
但家族里的游戏规则是,长辈即便犯错了,作为小辈也不能顶嘴,就当没听见。但是我当时觉得,你这个长辈不讲道理,我就不尊重你了。我还补了句,你不要再不讲理,家里别人怕你,我可不怕你。
我是同辈里年龄最小的,讲出这个话,全家人都非常震撼。那天晚上我接到好多电话,堂兄弟姐妹们都说“小妹你好厉害”。他们也在这种长幼尊卑有序却不问真相的逻辑下挣扎多年,心里有气一直不敢说。
妈妈走后几年,我到一线城市工作,也没有成家打算,逐渐成了老家亲戚眼中的异类。
有一次堂姐给我打电话,说你在外面漂着,不结婚不谈恋爱,亲戚都说你是不是有些不正常啊。我当时就炸了,问是哪个亲戚说的,她也不敢答话。我才意识到他们会在背后对我评头论足,这一句“不正常”,恐怕只是讨论的冰山一角。
那通电话,再加上之前种种无边界的干预,我彻底生气了。我把微信列表里我爸姓氏的亲戚一个个找出来,全都屏蔽掉了。我不想再成为他们的八卦素材。
有趣的是,我在我妈和我爸两边的家族,是截然不同的形象——妈妈的亲戚觉得,我照顾我妈,为她拿治疗方案,还弄到医生都没找到的靶向药,很厉害。他们给我打电话会说,你是一个有主见的人,自己多打算,别的我们也不多说了。爸爸这边,祖上是几个大家族联姻,即便现在在当地找对象,也是几大姓氏串来串去,家族和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结,起码贯彻了三代人以上。这可能是他们没有边界感的原因之一。
我现在和爸爸那边的长辈们彻底不来往了,但和同辈的堂兄弟姐妹还维持着很少的联系。他们会觉得我在外面过着和他们不一样的日子,挺酷挺独立的。偶尔也会联系我,偷偷告诉我大家族的八卦。因为没在一个城市,我们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交集,不会有日常的情感的交流。一个妹妹订婚,我甚至是从另一个妹妹那里知道的。
现在我基本每年回去一次,只去不得不去的丧事。只有这些事把我们小辈连接在一起。每次跟同辈人围坐在灵前、在熊熊燃烧的纸钱的火光里,我们只能一遍又一遍回忆小时候一起在乡下过年的日子,那时家里的老人都还在。但是我们对自己当下在老家或在异乡的生活都闭口不谈。至少他们不会跟我聊。
二、“妈妈带我和外公外婆决裂”
三年前的夏天,我躺在阳台上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突然接到妈妈的电话。妈妈的声音低落又悲伤,像是刚哭过一场。她平静地说,她和外公外婆决裂了。
决裂的导火索,是外公外婆分房产时,把所有财产全都给了舅舅,还明里暗里欺骗与利用妈妈几十年。他们象征性地说会分给妈妈半套房子,知道以妈妈的脾气肯定宁愿放弃也不愿接受,在听到妈妈说“我不要了”后,直接递上了准备好的放弃继承财产同意书。
“我在签的时候,整只手都抖。”妈妈说着说着快要哭了。签完后,外公还让妈妈亲手送到舅舅家去。妈妈一气之下回家了,路上眼泪直流。电话里,妈妈还跟我讲了很多过去的事情,撕开了美好回忆遮羞布下外公外婆重男轻女的真相。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按照外婆的说法,她“带了我十年”。这句话简直刻在我的脑子里了,因为外婆逢年过节便和全桌亲戚说这句话,平常她也是时刻提醒我。
这话不假。小时候,我最爱吃的就是外婆做的狮子头,那叫一个香,还有酸酸甜甜的罗宋汤。外公接我放学,会在小摊上给我买杯甘蔗汁。记得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听大灰狼的故事听得好害怕,吓得从卧室跑到厨房,躲在外婆身后。我每次听外婆念叨她对我的养育之恩,“我带了你十年啊!”都觉得要好好报答她。
但后来妈妈跟我说,外婆带我的那些年,妈妈每个月都会给她辛苦费,平时逢年过节也会有表示。相比之下,外婆带我的表弟也带了十几年,她却没在众人面前提过这事,每个月还把自己和外公的退休金补贴给表弟,直到表弟上大学了还在给。“你外婆觉得带你弟是理所当然。”妈妈说。
我感谢外公外婆的养育之恩,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对女儿的孩子和儿子的孩子可以差别这么大。
我读小学的时候,舅舅家要买房,外婆要我们家出钱。当时爸爸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太好,家里有房贷要还,过得很拮据。那个时候外婆经常找上门来,她是个大嗓门,总是在楼下喊妈妈名字,“xxx,你出来!”随后又风风火火上楼狂敲门。“咚咚咚、咚咚咚”,我至今都记得那个声音。
妈妈后来终于同意借钱。舅舅买了房之后,又要买车,外婆又来敲门了。在财产分割风波后,我去外婆家提到这事,他们的态度就是,“姐姐帮弟弟这不是应该的吗?”我说那当时我们家也没什么钱啊,外婆说,“但是当时你舅舅要买房啊。”我又说,这钱到现在都没还。外婆外公就沉默,然后开始说我妈有多不孝顺。
这次分财产的时候,外公外婆说,房子全分给舅舅,是因为房子本来就是他的——他用自己的公积金给外公外婆买的房。但我们都知道,贷款虽然是舅舅的名义,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外公外婆用自己的退休金在还贷。
从我的观察来看,我就感觉,舅舅是自家儿子,妈妈好像是别人家女儿。有一次,全家去给太婆上坟,路不好走,我听到走在前面的外婆挽着舅舅说,我和你爸的墓都看好了,就在一层,到时候省得你爬楼梯累着了。这些话她是绝对不会对我妈说的。
和外公外婆断绝关系后,妈妈大病了一场,她说这些年她心太寒了。后来家族逢年过节聚会,妈妈也还是会去,但是和外婆、舅舅不讲话了。她说,“反正他们觉得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早已经被泼出去了。”她和他们情感上已经切断了。
受益最多的舅舅一直是隐身状态,外公外婆好像也刻意不让他参与这场他本来就应该参与的家庭纷争。有一次,我跟外婆外公因为这个事吵了起来,舅舅就在门外,结果外婆给他开门后转脸就变温和,笑嘻嘻跟他说,回去吧回去吧。我都惊呆了。现在我们全家都看不到舅舅朋友圈了,不知道是删掉还是什么,我索性把舅舅舅妈还有表弟都屏蔽了。
外公外婆希望我成为他们和妈妈的调停人,缓和关系。他们边指责妈妈不孝顺,边说我也不懂事,然后又会夸你弟多懂事啊。我只觉得好笑。他是最大受益人,他有什么理由生气?
后来有不止一个亲戚告诉我,外婆一直在外面说我读了这么多书却不懂事,过年都不给表弟包红包,回老家也不知道给他们带礼物。但其实我每次回去都会给他们带东西,给表弟买裤子衣服帽子,给外婆买护手霜,给外公买治膝盖的药。
再往前想,给我起名字的时候,外公没给任何建议。等表弟出生,外公整天捧着字典研究,还老问我们给弟弟取个什么名字好。后来选了两个笔画都很多的生僻字。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外公外婆说,你表弟以后考上大学了,你一定要帮他找工作。想到这些还挺心痛的,我跟他们的感情很深,可是对他们来说,对我好,是不是只是为了给表弟铺路呢?
上一次和外婆联系是半年前,她给我发语音让我注意身体,还想让我去给我妈妈做思想工作,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我现在翻聊天记录,断亲之前,妈妈跟我说,“外婆给你包了粽子刚送过来”,或者说“外婆感冒一周了,挂了四天水,我现在去外面买菜去她家一起吃”,我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温情。
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和他们决裂,我舍不得。但他们对我妈妈的伤害很大,我肯定站我妈一边,想到他们对我和表弟的重男轻女,我仍然觉得难受。
其实我现在挺矛盾的,想到这事还是很痛苦,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办。
三、“每次家庭聚会都像被扒了一层皮”
我和我妈妈家的几个亲戚没什么来往了,这也是受我和我妈相处关系的影响。
我读中学的时候,爸爸被发现出轨,妈妈一直忍到我二十多岁才离婚。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我成了他们无休无止吵闹争执的受害者。妈妈不断地向我抱怨爸爸有多差劲。每次他们两人吵得鸡飞狗跳,妈妈都要拉我站队。她一直给我灌输的是,我爸跟我们是敌对关系,要合伙让他付出代价。
如今,爸妈离婚多年了,每次回家,我妈还是会和我吐槽我爸。
我从小生活在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也有很多迷茫和情绪问题,曾经想让我爸妈找心理医生给我们家都看看,他们都说没事找事,你有什么问题跟我说,我心想你们就是问题的核心。直到二十几岁出国留学,我找了一位心理医生连续看了两年,才厘清了很多问题。
妈妈在她的家族里是长女,下面还有几个兄弟姐妹,这样的位置让她习惯于大家族里的无边界感。比如我留学前体检,被医生误诊为疑似癌症。妈妈转头就给她家里所有的亲戚说了。可这是我的隐私,怎么可以随便跟别人说?后来没多久,我身体好了,但这件事成了阿姨们的饭后谈资。
本科毕业回国的时候,阿姨们非常积极地要帮我推荐工作,整天在群里发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还要艾特我。
我厌恶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按照以前的规律,如果亲戚帮了忙,就会跑来各种说,“你看没有我就成不了这个事情”。我担心如果我接受了,他们会拿这事一直邀功。二是,我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想按自己的计划来。但他们一天到晚给我灌输的只是他们想要我做的东西。而且他们也是门外汉,每次只看到新闻就艾特我说你看这个钱好挣。
另外就是,我对社交软件有强迫症,会把聊天框备注为待办事项,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置顶,闲聊的聊天框我会设置为不显示。家族群每天一直不停地蹦消息出来,就算设置成不打扰,还是一直出现在列表里。后来我退群了。艾特不到我,他们又去“鸡”表弟表妹了。
家族聚会也很难熬。太吵了,过年喝完酒,每个人说话嗓音都变得非常尖锐,吃吃喝喝笑笑唱歌,我耳膜都要破了。每次参加这些聚会都觉得自己被扒了一层皮。
我很反感这种社交,但包括妈妈在内的亲戚的基础理论是,家人都是为你好的,别人给你的建议,你一定要虚心接受和表示感激。但我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有个一起长大的表姐,小时候偶尔会一起玩,但她老嫌我年纪小,说我“幼稚”。我跟在她屁股后面想和她玩,经常是热脸贴冷屁股。稍微长大一点后,她还是和我维持表面上的和气。我出国留学时她还送了我一套护肤品,叮嘱我照顾好自己。我一直觉得我们关系挺好。直到有一次,我在朋友圈转发评论了一条新闻,表姐截图了我的朋友圈,发在她的朋友圈,还对我进行人身攻击。
我觉得又可气又可笑,我跟我爸说起这个事,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我爸就笑,说,你不知道吗?你成绩比她好,你出国读书,长辈们总是提起你,她心理肯定不平衡。我很震惊,从来没有想过亲人对我会存在恶意。
后来我把这位表姐拉黑了,也没有去正面对质这个事情。这个事让我知道,亲戚之间并不是妈妈所说的相亲相爱。我也下定决心,要捍卫自己的边界。
我还拉黑过一个堂兄。我读高三的时候,他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上班,在我家住过一段时间。有一年我暑假回家,他突然开始教育我,觉得我离经叛道,“女性要以家庭为核心,不要有事业心,不要往外跑,男女有别”。当时我觉得不舒服,但是没有和他吵起来。后来因为我在朋友圈转发支持女性的内容,他评论说让我不要发这些东西,我干脆把他拉黑了。
四、“过年是外交使命,我只能应付”
我五年没回家过春节了。一是时间太短,二是任务太繁重。
每次过年就像在搞外交任务一样——小时候跟着父母走亲戚,见到那些亲戚得一直喊人,有的亲戚我到现在还没整明白该叫什么;长大之后我在外地工作,父母年龄也大了,我逐渐成为了一家之主的感觉,回家,就成了个讲究事。
我的父母双方兄弟都是五六个,和我平辈的也有十来个。光我妈那边亲戚就二三十号人,过年七天时间,没办法每一家都走完。有一年我先到了一个姐姐家拜年,之后才知道哥哥生气了,他跟我父母说,怎么xx回来不打招呼?我又得专门给他打电话聊,修复关系。
我从小和亲戚们一起生活、长大,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现在自己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不想带着孩子再去走完整一套流程了。首先吃饭流程就很长,孩子受不了。尤其在她还是小宝宝的时候,一天得睡好几觉。走亲戚、陪亲戚吃饭聊天这种事情,太耗时间,不管到谁家,也不好意思马上走,小婴儿哪里受得了?我媳妇也是外地的,亲戚说话她都不一定听得懂,吃饭也难受。
老家人际关系的维护,一直是很复杂的。比如我结婚的时候,得提前一个月请假回去安排,时间、座位怎么排,谁跟谁坐在一起,他和他有没有矛盾,能不能住在一起……就算已经这么小心翼翼了,还是难免被长辈说我做得不到位,比如有一次就因为在饭桌上忘了给他敬酒,话说少了。
过年走亲戚承载的功能太大了。你回来了不打招呼,是一个事;回来了不到亲戚家,也是一个事。一想到春节我去了这一家,明年去了另外一家,或者是连续两年没有去谁家,即便别人嘴上不说,我自己心里面还是会有一种焦虑、负担,甚至是自责。
后来我也有了自己的策略,完成外交使命。一个是准备小礼品以表心意,希望亲戚们知道,真的没有忘记他们。还有一个策略是避开春节回老家,订个超大包厢,请所有人在一起吃个饭。这几年没回家过年,我在父母双方各请了两次饭。
就这样躲了五个春节,感觉过年变得轻松和简单了。有一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住在酒店,没有见任何亲戚,也很温馨。还有一年我在一个地方旅游,减肥减了五斤,想想如果是回老家天天大吃大喝,肯定控制不住。
但是今年我妈妈明确讲了,我必须得带着孩子回去过年,这肯定也是我爸爸的心声。我父母都是很宽容的人,这些年我没回去,他们也没说什么。但现在疫情结束了,他们不能再在亲戚面前帮我找不回家过年的理由了。
我计划到时候先给老家的同学打电话问问,在哪里订包厢方便请吃饭?现在流行喝什么酒?如果要上亲戚家去,带什么礼物合适?老家的习惯以及正在流行的吃喝玩乐各种路数,实在是不了解了。我估计还是得提前一个月买好礼物,到老家还得租一辆车,毕竟带着老婆孩子,以及车后备箱可以放各种礼物。今年春节回去,我明年可能就不回,主要是身心实在太疲惫了。不过其实这些年有个感受,亲戚们对这些东西确实越来越宽容和理解——年轻人出门在外不容易,没法达到老家那么多礼数和要求。
以我目前的情况,就只能这样一年一年地去解决问题,一年一年地去应对。努力在维系亲情和减少压力之间寻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