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广州,守住根,找到魂|新动态

来源:秦朔朋友圈©     时间:2023-05-22 09:17:21

一、在广州寻找SHEIN

车子从广州市海珠区新滘路的一个布匹档口开出,行驶50分钟,到了番禺区的石碁镇,市莲路石碁村段185号。


(相关资料图)

此地是一处园区,周围行人不多。透过围栏往里看,是一栋栋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楼宇,都很朴素。园区门口有保安室,但没有铭牌和广告牌,只能从园区最外一栋楼上看到5个醒目的英文字母——SHEIN。

SHEIN,一家非常低调的跨境电商公司,在全球独角兽排名中目前估值仅次于TikTok和SpaceX。由于其产品上新速度大大优于ZARA和H&M这两家快时尚公司,《经济学人》为其专门创造了一个新词——实时时尚。

大约9年前,在南京做女装跨境电商的80后创业者许仰天,在拿到第一笔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后,南下广州,寻找合适的服装加工厂。不久,SHEIN将运营总部迁到了番禺。

“没有广州,SHEIN不会像今天这么成功。因为SHEIN最重要的模式是‘小单快反’,就是先少量生产多种款式的服装,投入市场测试,再根据反馈对‘爆款’快速跟单,对冷门款进行修改和再测试,然后向海外销售。这种模式需要有非常完善的供应链,能够做到小批量、多批次、快速交货。

广州恰好有这样的条件,一城之内,从纤维加工、服装设计到打板、出样、制衣,最终验收发货,基本能在24小时内完成。这种‘配套全+响应快+上新多’的供应链效率,其他地方难以复制。”广州市场商会秘书长李英对我说。

在SHEIN番禺总部周边一两个小时车程,核心的供应商就有几百家。

整个番禺目前有三四万家服装企业,其中7000多家是工厂,南村镇塘步东村方圆3公里内有上千家制衣厂。很多工厂并不那么高大上,但一直保持着根据订单快速组织生产资源、准时完成交付的习惯。它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效率,一个重要原因是开车不到一小时,在海珠区中山大学南边几平方公里内,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面料辅料市场——中大布匹市场。一切材料在这里都能一站式搞定。

大市场+制造产业带+SHEIN,再加上广州极为便利的交通和物流,让番禺南村镇、大龙街、大石街、洛浦街、石碁镇等镇街的大量中小制衣厂,用不断更新的产品拥抱着全世界的妙龄女郎。

我关注SHEIN数年,这次到广州,我说哪怕进不去也要去看一眼。问了好多人,都说不知道在哪里。最后是一个朋友开着导航,把我送到了番禺石碁村。

朋友说:“真想不到在广州的城乡结合部,有这么一家神奇的企业。”

其实他导航的这个地址并不是SHEIN的运营总部,总部在万博商务区的四海城,今年初刚迁入。我们所去的,只是一个“新织造园区”。

二、我所喜欢的广州故事

作为一个在广州迈出了职业生涯第一步、始终对这座城市怀抱深情的观察者,SHEIN的故事,就是我所喜欢的广州故事。

首先,它是关于市场的故事。

SHEIN所依托的是广州自然生长出来的,丰富而高效的专业市场以及产业带。倘若追根溯源,这些市场最初可能只是几个小商小贩为了谋生,在相对宽容的监管环境中扎堆而成的一种存在。你可以说它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充满活力,而且因为某些机缘会大放异彩。

在我看来,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史,就是从广州的市场、深圳的蛇口工业区、东莞的“三来一补”加工厂等等开始起步的。当年要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到广州,到各种市场里走走,看看,聊聊。

今天,在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由59个市场、2.3万家商铺、1.6万多个市场主体集聚的中大布匹市场,经营着10万种品类的面料辅料,无限齐全,无比新潮,价格便宜,交易、交通都很便利。

在这里可以看到,简简单单的一块布,竟然有那么多颜色、材质和花纹,不管你想要什么,总有一款适合你。这里的市场分工非常精细,一个小老板可能在不同市场里都开着档口,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细分需求,分别经营不同档次的辅料。甚至,在同一个市场,你让他把档口往旁边移几十米他也不愿意,因为客户习惯在哪里拿货就会走到哪里。档口移到几十米外,客户的类型和客流量就可能不同。

其次,它是关于开放的故事。

山东淄博人许仰天南下广州成就大业,他在这里不用看谁的脸色,领导想见他也见不着,大隐隐于市,但所有市场资源、产业资源都向SHEIN的订单开放。他在广州实现了将中国供应链和世界市场的极致连接。

最后,它是关于创新的故事。

在很多人看不太上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沉淀着各种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SHEIN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倒逼传统的小作坊转型为敏捷柔性的“快反工厂”,依靠更高的效率和成本的优势把素以供应链见长的ZARA抛在了后面。

5月以来,围绕专业市场的作用和高质量发展,我两次到广州调研,深感“长出来的市场经济”比“造出来的市场经济”更可靠,“生成”比“造成”更重要

一个值得反思的“造成”的案例,是号称“广州第一民企”的“世界500强”雪松控股,最近已经被立案查处。这家企业和SHEIN一样,也做供应链业务,但特征却是“融资性贸易”,即通过自身体系内的“闭环”不断空转,做大交易量,然后以所谓“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发行理财产品,或拉扯上国企合作、为其输血。这种靠“空转贸易”去融资、投资的模式当然不能持久。

我喜欢SHEIN这样的广州故事。SHEIN并不是政府招商引资招来的,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业者,充分认知到广州既有的市场与产业价值,在有着市场经济自然肌理的土壤里,朴素而有力地长出来的。如果不是SHEIN成了一个超级独角兽,它所依托的那些市场、产业带和大量有活干有钱挣得工作岗位的价值,可能还是得不到充分认知,甚至被视为中低端产业的落后代表。

从中大布匹市场到番禺的服装产业带,我好像重新上了一堂课:

市场,是广州的根。

市场意识,是广州的魂。

三、市场价值与广州底蕴

1990年我刚到广州工作时,是从区庄夜市、西湖路夜市开始体会市场二字的含义的。那时的理解很肤浅,就是觉得热闹、方便,同时对广州人白天上班晚上摆摊、一点不觉得掉分的形象留下了很深印象。

这次调研中感到,市场是锚,是网,是“产业+就业”的驱动器,是环环相扣、多元共生、外部性极强的连接器,也是潮流、品牌、新生活方式的窗口与舞台。

广州的专业市场最多时有1000多家,今天在总量规模、品类齐全、辐射能力等方面仍处于全国领先。截至2022年底,广州共有专业市场551家,商户超过18万家,亿元以上市场108个,涵盖了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

中大布匹、流花服装、站西鞋材、三元里皮具、一德路海味、芳村茶叶、增槎路农副产品、番禺珠宝等十多个市场集群享誉全国乃至全球。在纺织服装、皮具、中药材、茶叶、水产品等领域,“广州价格”已经成为国内外同类商品生产与销售的风向标。

市场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产业紧紧连在一起。

白云区的三元里商圈,是中国最大的皮具市场集群,有35个市场,1.2万家营业户,1200多个皮具品牌,年交易额400多亿元,带动了上万家工厂、超百万人口的就业规模。

以美博城、白云美湾广场为代表的美妆日化市场,广州有近10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化妆品市场集群。广州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接近2000家,占全国的1/3以上,是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聚区。

让我特别意外的,是全国每销售10件高端钻石首饰,至少有3件是在番禺设计、切割和镶嵌的。番禺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珠宝产业集聚地,国内最主要的珠宝生产和出口基地。欧盟、美加、东南亚等地销售的很多钻石首饰都是“番禺造”,经过香港辐射出去。

广州会做市场,市场钟爱广州,这并非偶然,而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深厚底蕴。

广州的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进行海上贸易。

广州也是世界城市史上罕见的,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商都。清代广州因有外贸之利,每年为宫廷“采办官物”,圆明园内的西洋楼的洋玻璃灯、地毡、自动玩具、机械钟表、西洋镜、铜版画等物件,均由粤海关通过广州的洋行商人采买运京。

1957年广交会创立,鼎盛期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飞天茅台酒就是在广交会上听从了港商建议,将带有砂眼的黑陶酒瓶改成了白瓷瓶,将红星商标改成参考敦煌壁画、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商标。

改革开放后,广州在水产品领域率先进行允许价格波动、随行就市的改革,开中国市场经济之先河。

70年代末,时任广州市水产局局长的尹春晏在调研中发现,市民没鱼吃的根本问题在于市场关闭、价格管死,解决吃鱼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放市场、搞活价格,于是向市委建议,逐步开放水产市场,先把属于“非计划产品”的生鱼、鲫鱼、塘虱、泥鳅等河鲜杂鱼和小水产放开。

不久,在一德路办起了全国第一家水产品行栏货栈——广州河鲜货栈,河鲜杂鱼实行自由购销,随行就市,议价成交。

有了市场,把市场搞活,价格信号就会有效引导供给侧的变化。“活”价促产,以“活”引货,市场上的鱼很快就多了,都是活的,还要猛的,所以叫“生猛”。

自古而今,广州和市场,冥冥中一起生,一起长。

市场,就是千年商都的基业,千年商魂的载体。

一方水土一方人,商脉滋养城脉,广州人的勤力、守信、开放、务实、自由自在乐享生活等等气质,就是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润物无声又异常坚韧地形成了。

清初学者、“岭南三大家”之一屈大均曾说,珠三角渔农是“左手数鱼,右手数钱”。80年代有一部以广州市场为背景的电影《雅马哈鱼档》,歌中唱到,“街边仔,街边女,我开个鱼档来做生意,雅马哈鱼档真威风,这里的鲩鱼又大又生猛”。

靠市场、靠自己、靠奋斗,加上一条“和气生财”,“伺候”好顾客,这就是我到广州后不久就认识并认同的文化精神。

四、遗憾与教训

广州的市场也有过遗憾和教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路仰忠街自发形成了卖珠链、耳环等小饰品的专业市场。1995年,区政府有官员认为存在脏乱和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形象,应该搬迁。遭到商户强烈反对。

迫于商户压力,区里遂将附近一处物业改建为室内批发商场,引导入室经营,但因周边民居、单位纷纷将房屋出租为商铺,又产生了违章搭建、噪音扰民等问题。最后,2000年,拥有700多名商户的饰品市场被整体搬迁到1.5公里外的一处精品市场。还想留在原地的,工商、消防部门反复检查,最后一个不剩。

不料新址的人气远没有原来畅旺,不少饰品大户干脆转战浙江义乌,成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崛起的中坚力量。直到今天,义乌一些做饰品的大户还常说,仰忠街批发市场很可惜,没有做好承接转移,多年积淀一朝而散。而义乌对市场高度重视,有统一合理的规划和优质的服务,后来而居上。

2008年亚运会前夕,广州进行新一轮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一德路的玩具精品批发市场——艺景园,因涉及违建,被强制搬迁。这次广州吸取了仰忠街的教训,先找好了承接地,将李嘉诚旗下两大集团和广州国际玩具中心有限公司联手开发、一期就有800个商铺的黄埔区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作为安置点,黄埔区政府还给搬来的每家商户1500元的补助。

但这个项目又成了教训,开业五六年了,开门的商铺还不到两成,当初规划的配建项目也改建成商品房。很多商户又搬回了一德路。

从政府角度看,引导老城区的专业市场迁到郊区外围,有充分理由,也用心良好,但常常事与愿违。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位于番禺化龙的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政府希望老城区的专业市场升级为展示中心,将批发功能都迁到这里。但这个号称“全国最大商品展贸城”的庞然大物,出租率也远远低于预期。

无论仰忠饰品街的“一搬就死”,黄埔玩具城的“搬而不动”,以及化龙商贸城的步履迟缓,教训背后的规律值得深思。

很多地方的建设与发展,都喜欢做增量,做新规划、新建设、新形象,而且很急迫,总是想迅速旧貌换新颜,却往往忽视了市场的自然肌理的生成因素,忽视了市场、商圈和产业、企业间的血脉交融关系,忽视了打造产业生态不能想当然,一个生态固然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灌木和小草,而且简单移植的存活率往往很低。

究其本,还是前面所说,市场是生成的,不是想造就能造成的。

以中大布匹市场为例。最初是在上世纪80年代,广州海印桥桥底有一群摆地摊、卖毛线的“走鬼”,非常活跃。1987年政府整顿市容,他们无处藏身,决定迁到中山大学南边的一片荒芜之地。一开始还是摆地摊,后来附近村子的农民用钢架、石棉瓦搭了一些铁皮屋作为简易档口,租给摊贩,慢慢形成了一个专做布匹的市场。

90年代中后期,市场里的铁棚档口改成了砖结构的商铺,摊贩们开始入室经营。围绕市场,周围几个村的村民建起了出租房,每个房子就是一个小小的服装加工厂,很简陋,“厂住不分”,好处是灵活,响应速度很快。

以此为雏形,为基础,经过不断升级换代,到了今天,中大布匹市场从外观看已是不乏一栋栋现代化商业楼宇的繁华商务区,从内涵看则从单纯的布匹市场发展成由布料交易、成衣加工、服装配件、物流仓储、办公、展览等组成的产业集群。从当年的若干间铁皮屋到今天全世界最大的纺织类专业市场商圈,沧桑巨变,用了30余年!

从自然主义的初级市场,到更好的市场,越来越好的市场,这是一个过程。可以希望快一点,但不能心太急,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很想找几个最早的“走鬼”,听他们讲昨天的故事。没有他们当初的选择,今天全球最大的布匹市场集群不一定在广州。

因为有了中大布匹市场,再加上流花、 十三行、沙河、新塘、石井五大服装市场集群,广州才形成了从面料辅料开始到时装发布的完整生态圈,涉及数以万计的企业,数以千计的品牌,上万的设计师,数十万的产业工人和相关服务人员。这还只是在广州,如果考虑到广州市场对全国、全球的带动,这些数据还会增加很多。

这样的创业与经营不光荣吗?这不是高质量发展吗?在我看来,14亿人的衣食住行人间烟火就是最大的市场;在有着巨大现实需求的民生领域,抱着改善主义、渐进主义的态度,踏实进步,久久为功,这就是高质量发展。

相反,那种总是迷恋增量效应,动辄就搞大动作、先破后立、推倒重来的做法,其结果往往是增量迟迟起不来,存量则流失了一大把。而当市场的自然肌理被破坏,由市场牵引的整个产业的生命力也不复存在。

在新滘路一个布匹档口,一对从汕头来到这里十几年的夫妻对我说:“如果中大这个市场搬走了,我们也就不做了,回老家了。我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影响,反正周围这么多住宅区的房价肯定会大跌。”

正在停摩托车的隔壁档口的老板接了一句:“我也会走,因为客人习惯了来这里,我在这里才能很容易地拿到订单。”

五、“商贸之都”需要合力,需要创新

之前我在广州调研,主要是制造业企业,如欧派家居、视源股份、佳都国际、小鹏汽车、金发科技,也去过唯品会、汇量科技这样的互联网企业。

我在广州第一高楼周大福金融中心的一间公寓写这篇文章时,窗外就是世界级现代都市的夜景。非常美丽。所有这些,我都喜欢。

而对广州专业市场的调研,则让我重温了那些30多年前吸引我、打动我的广州因素。

他也许是沙河服装市场的一个小老板,上午到中大布匹市场买好布料,交给附近的某个制衣作坊。作坊老板立即进行分工,可能还需要加多两个零工,就走在外边的路上,可以立即招来或借来。几个工人通宵干一晚,裁布、缝纫、钉钮扣、熨烫、装袋。就算半夜突然发现某种材料不够,一个电话也有人马上送货上门。第二天一早,沙河市场的老板就能收到货,发往全国。

这种朴素的市场经济实践,蕴含着关于服务、分工与专业化的深刻道理。

我在调研中也看到,无论是市场还是市场周围的作坊工厂,都存在不少有待优化、升级的问题。市场的发展商、经营者、村里的作坊主应该跳出单一的经济利益维度。唯有政、商、村、企、社集思广益,共同努力,才能让市场既不脱离自发的逻辑,又能有自为的进化。

这是一盘棋,每个棋子都不能少。要是市场没了,作坊工厂也就没了。要是作坊工厂没了,市场也会被架空。

事实上,广州专业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摸索到了一些新办法。

经营鞋材市场20多年的新濠畔集团负责人说,过去做市场当当房东、收收租金就可以了,现在他们拿出了1万平方米免费让头部设计师进驻,要打造鞋业的流行趋势中心。“专业市场正从以前的个体市场转变为品牌总部基地,转型为涵盖实力工厂、原材料、设计研发、展贸销售的一站式服务中心,让各环节的中小企业都能在商圈内满足各种需求。”

美妆专业市场美博城,是广州首批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的试点市场。尽管遭遇疫情,他们仍然斥巨资从市场形象、服务功能、发展理念等方面实施了全面升级改造,环境高端了很多,人气也旺了很多。

以前主要是拿货看板的B端客户进来,疫情中很多女性在家美甲,美博城升级后的环境很吸引她们,她们就在小红书上发种草笔记,现在有不少网红、C端顾客也常来打卡。

美博城还打造了线上展厅,突出专业性,与零售电商形成差异化竞争;打造了“好物臻选”线上平台,拉动C端销售;打造了国际馆,引入物美价廉的小众国际品牌。

著名的白马服装市场,创立了BM青年设计师孵化平台,为有市场潜力的品牌和青年设计师提供专业的培育平台。小程序“白马严选相册”在满足采购商线上看货、选货、询价需求的同时,也助力白马自身,能够更精准地招募和更好地服务采购商。

一德路上的万菱广场,经营玩具、精品、家居饰品等,场内有1200万种商品销往全国。作为“广州市市场采购贸易集聚区拓展试点市场”,万菱广场引入了进出口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报检、订舱、通关、外币结算、国际物流、退税、工商注册、金融、财税等一条龙服务,帮他们有效解决出口难、结汇难等问题,降低买单出口查验率高、离岸账户被关停、地下钱庄失信失联等税收或法律风险。

显然,专业市场正越来越专业,从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为全产业链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型市场和产业促进型市场。事实上,很多实体企业就是在专业市场里,找到了更好的产品研发、原材料、生产设备、电商直播、物流等合作伙伴,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效率和效益。

六、永远做市场的朋友

从我的调研看,传统市场不等于落后,而是基础,是根,完全可以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发挥聚合性、牵引性的作用。

通过调研,我对广州有如下建议:

1. 进一步增强对专业市场重要性、有形价值和无形作用的深度理解。专业市场是广州得天独厚的禀赋,是广州的优质资产和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是打造国内外双循环商贸中心的基础,是兴业富民的良好平台。

2. 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首先是理念、功能、方法的转型升级,而绝不等于一搬了之。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尽可能采取“现地主义+改善主义+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因为这样易于延续商脉、人脉,而不会切断市场和客户、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

3. 建议政府深入调研,广纳民意,对标全球和国内标杆,从顶层设计上充分满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从施政理念上更加善待和珍惜市场主体与产业主体,鼓励、引导其往园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业市场以及由此而生的整个产业链,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市场也不只是线下的集散中心,还是价格中心、信息中心、潮流中心,是商品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的晴雨表,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开发信息产品、金融产品,让广州不仅是商都,也是商业信息之都。

4. 建议政府在调研互动、明确未来广州专业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后,举行专业市场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先进,鼓舞士气,共启未来。同时,在实操层面,对于市场升级等需要多部门审批的问题,要建立高效联动机制,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使申报流程清晰明确。在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发展普惠金融、促进消费优惠等方面,也有大量工作可做。

市场需要长期培育,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绝大部分专业市场都是租赁的,而且租约不长,影响了投入者的积极性。一些市场已经老旧,亟需改造,但受制于产权及租期,改造动力不足。大部分专业市场的产权是村集体的,城市更新特别是旧村改造应充分考虑到如何与产业紧密融合,为专业市场预留发展空间,让城市更新也能成为存量产业上水平的助推器、加速器。

5. 市场从业者也要主动参与,为政府建言献策,以建设性的态度,采取更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规划、投资、开发、运营方式,增加方方面面对市场的信任与信心。

在某种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关于市场的经济。市兴则城兴,无市则无城。

扩大内需,发展产业,造福民生,解决就业,都离不开市场。千万不能因为市场太过寻常,就不予应有的重视。长此以往,市场也可能失灵、失魂、失常。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市场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力量。

广州,守住根,找到魂,可以从重新认识市场,高质量发展市场开始。

无论昨天的光荣还是曾经的教训,都是今天的垫脚石,重要的是相信自我,超越自我,创造新未来——做市场的朋友。做更好的市场的朋友。永远和市场做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