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真故研究室 时间:2023-05-19 15:23:43
北上广深,吸引了大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持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寒窗苦读十几年的长衫早已成为自己无法脱下的“第二层皮肤”。
也有另一群年轻人,他们享受过知识的红利,却甘愿远离繁华市井,扎根于小城、土地上。本篇故事的主人公柴达木,便是如此。他向往着牧场的土地、奶牛与更确实的人情,也顺应了大厂对基层技术人才的渴望和培养意愿,野心在此间悄然安放。
(相关资料图)
离开体制内
早上7点,清理维修部的同事已经将牛圈打扫一新,柴达木也正式开始一天的巡视工作。
牛圈中有主道和副道两条路,走了一圈,一头尾巴根部的蜡有抹去痕迹的奶牛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一番检查,子宫角体积增大、手感较硬等生理变化,验证了柴达木的猜想——这头奶牛的发情期来了。
柴达木是一名奶牛繁育员。每天筛选发情奶牛并进行揭发是他的主要工作,满身泥泞是他每天的服装色彩。
▲图| 工作中的柴达木
鲜有人知道,27岁的柴达木曾是一位体面的初中计算机教师。他是内蒙古通辽市人,大学就读于内蒙古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选择这个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们隐约感觉到,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人才的支持。”
大学毕业后,与普通大学生一样,柴达木开始围绕所学专业寻找就业机会。2019年,柴达木来到新疆,顺利面试成为一名教师。体制内的工作带给他不小的光环,父母欣慰、朋友羡慕,柴达木一度觉得,这就是大家常说的走上了正轨的生活。
然而,在将近两年的教师生涯里,柴达木一面认真工作,一面却在成长过程中,发现教师这份稳定、体面的职业,与他的性格存在许多不匹配的地方。
柴达木为人随和,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也正是这种性格,让他难以在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学生面前树立足够的威严。“很多时候我管不了他们,压力真的挺大的。”
繁琐的工作日程也一点点消耗柴达木的热情。除了教学之外,他还要参加平均两天一次的学生会议、教师会议等。
柴达木从小在草原长大,骨子里极度向往自由,他慢慢开始怀疑,这样的人生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2021年11月,思索再三后,柴达木决定离开他曾经热爱的讲台。几天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柴达木成为牧场繁育部门的一员。
压力无疑是巨大的。父母一直很少干涉他的工作和生活,但在听说自己为之骄傲的儿子想要去做繁育员时,母亲还是直言:“你一个大学生,最后还是养牛去了,这让人听着多不好。”
对此,柴达木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没事,我自己喜欢就好”。
柴达木完全理解父母的反对,这背后藏着父母对他的付出与无法得到同等回报的心理落差。
柴达木的父母在家乡一直以放牧为生。柴达木兄弟先后考上大学后,两位老人不得不到北京务工,在饭店里刷盘子、做配菜员攒学费。
为了更好地回报父母,柴达木并非没有想过去大城市寻找机会。
作为北方人,柴达木向往南方的景色,曾计划去南方当一名程序员;跟随父母在北京勤工俭学时,也体验过首都的热闹与繁华。
大城市或许是大学生转变成社会人最佳的试炼场,但灯红酒绿下的吵闹与喧嚣,与柴达木内心渴望的自由、安逸形成巨大反差,这让他不由得有种失落感。
在柴达木看来,接受过高等素质教育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他未来工作规划的“限制条件”。而所谓体面的工作,这其中也掺杂了太多外界的定义。
“一个人步入社会后最重要的是能否不断成长和进步,才能的发挥并不受地域的影响。”这是柴达木的观点。
▲图| 牧场
来到牧场后,柴达木原以为自己会是孤独的,然而他惊讶地发现,与他一样选择下沉到基层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比如柴达木的同事兼老乡闹民。
闹民虽然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但他对于“技术活”却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大学毕业后,他发现家乡紧缺繁育人才,便开始在家乡当起了繁育员。但自己在家整了一年活,闹民深知自身在理论上的不足,便来到大厂的牧场、接受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他有梦想——以后支援家乡畜牧业。
外界也许好奇他们选择来到牧场的原因,但柴达木说,大家极少谈论这些。
“一切的选择都是从心吧,这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起身欢呼那一刻
从小到大,柴达木只要一回到家,帮父母放牧便是他生活的常态。他对于牛的习性并不陌生,也习惯与牛相处。而此前在视频平台上,他也提前学习过人工繁育奶牛的过程。因此刚决定来到牧场时,柴达木曾认为,奶牛的繁育工作他也能轻松上手。
然而,当他真正开始学习人工繁育的流程时,才发现自己想得太天真了。
柴达木家中散养的牛群,大多是自然受孕。但人工繁育需要提前判断奶牛的发情表现、进而进行配种工作,以提高受孕率以及保障牛奶产能。
但不同奶牛的发情表现各有不同。有的奶牛发情特征明显,比如叫声频繁、多动,身体也会分泌粘液,有的奶牛则没有这样的表现。
这就需要奶牛繁育员一遍遍在奶牛尾根部涂蜡,每天通过蜡的变化判断是否有过“爬胯”行为。
即使奶牛处于发情期,也要筛选哪些能够繁育,哪些属于禁配牛。比如子宫有炎症、肌瘤或是卵巢囊肿等病理缺陷的奶牛,就属于禁配牛,这最终是为了保证奶源的品质。
为了培养柴达木这样的新人,牧场准备了理论和实践的相关课程,繁育部门的主管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手把手教。
不过,奶牛繁育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柴达木们必须烂熟于心的是,奶牛的生殖构造、不同器官的手感和位置等。“如果不熟悉奶牛习性与身体,一切都是白费。”
在刚开始学习时,柴达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生理性抵触,经常吃不下饭。反复失败也让他时常有巨大的挫败感,甚至还产生过逃回呼和浩特另谋职业的念头。
但每到此时,柴达木的内心又生发出许多不舍。他告诉自己,严格的繁育流程不仅能够提高繁育效率,最终也是为了保障牛奶的品质。不论是教师还是繁育员,“有意义”是柴达木工作的心理支撑。
另一些不舍则来源于工作的日常感受。与奶牛为伴,让柴达木内心有莫名的踏实感——与人不同,动物的反馈真实具有生命力。
每每遇到困难,沉默寡言的柴达木也会向同事们诉说。“有些牛繁育起来就是特别难,这不是你的问题”,来自同事们的慰藉,每次都让柴达木重获力量。
都是些细微的小事,但柴达木会默默记在心里。“我可能是一个很容易有幸福感的人吧。”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模拟练习后,2022年1月,柴达木终于迎来了实操的机会。
此前模拟练习屡有不顺,但这正式开干的第一次,柴达木成功了。他清楚地记得,那时他直接兴奋得跳了起来。因为他不仅是当时一起参与人工繁育同事中的“成功第一人”,也是为数不多第一次实操就成功的员工。
在起身欢呼那一刻,他少有地感觉到付出是有回报的。
如今,牧场的工作也终于步入了正轨,扛在自己身上的担子减少了许多。现在,柴达木每天的工作是7点进牛圈,观察奶牛状态、记录,为奶牛揭发,下午继续巡视奶牛情况,6点准时下班。
这样按部就班的踏实感,愈发让柴达木习惯并爱上这里的工作节奏。
柴达木如今在牧场已经工作一年多,即使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畜牧人,技术上仍然有许多需要补足的地方。
比如检查奶牛的黄体、卵泡等部位时,由于经验还不成熟,时常有摸不出来、无法判断奶牛妊娠或具体病症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牧场也经常安排畜牧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在牧场的这段时光,柴达木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不仅收获了更高的薪资待遇,也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柴达木觉得,与教师职业相比,牧场生活让他摆脱了许多无效社交,每天只需要精进繁育技术。而专注于同一件事,也让他对生活的细节更加敏感。
“的确是幸福的。”与大多数人的彷徨不同,柴达木的答案十分确定。
现代牧场人
繁育员的工作,看似每天一成不变,一眼就能望到人生尽头,但这对柴达木看来,是一种对生活的误解。
除日常繁育工作外,柴达木在牧场也有高光时刻。那是去年7月份他参与的一场直播。再提到那次经历,柴达木仍然会怯怯:“真的太紧张了。”
在那场直播中,镜头中的柴达木站在牧场中的犊牛岛外,唱了一首名为《额吉》的歌曲。在他背后做背景板的,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
在蒙古语中,额吉是“母亲”的意思。演唱完毕后,柴达木为观众细细讲述了他的工作日常。让观众知道餐桌上的一杯酸奶,最早是如何从牧场诞生的。许多网友都发评论,从没见过牛奶背后的养牛人,竟是个蒙古族大帅哥。
柴达木的才华被发现,来自于直播前牧场曾举办过的一场文艺汇演。柴达木按捺不住展示的欲望,主动演唱了一首《乌兰巴托的夜》。
这一唱一战成名,牧场厂长发现柴达木歌唱得好、形象也不错,便把直播的任务交给了他。现在,柴达木的同事时不时就会调侃他:“你是我们牧场的形象代言人了啊。”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柴达木还是藏不住心中的窃喜。
如果说直播是大场面,柴达木坦言,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出乎预料的事情。
比如最初柴达木对牧场的想象与普通大众的刻板印象无异,认为会是脏乱差的状态。但真正来到后却发现,四人一间的宿舍不仅宽敞、整洁,也拥有良好的卫浴条件。周遭同事早就都是一副“现代牧场人”的时尚形象。
▲图| 柴达木在牧场的宿舍
柴达木热爱篮球,最喜欢的球队和球星分别是湖人队和勒布朗·詹姆斯。刚进牧场时,柴达木一眼就发现了牧场为员工准备的、标准大小的篮球馆。柴达木笑称,除了牛圈,现在篮球馆是他待得最久的地方。
除此之外,牧场对职员的晋升空间也做了详细的规划。这是所有年轻人最在乎的一件事。
柴达木介绍说,就繁育部门而言,以日常实践以及笔试作为考核方式,每个人的晋升分为C级、B级、A级、A+、组长、副厂长、厂长七个等级,每年有两次的评选机会,等级越高工资待遇也会有提升。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河北省城镇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约为4015元。而目前柴达木评级达到A+,月薪税后工资远超河北平均水准,节假日工作也会有三倍工资。对柴达木来说,这一薪资水平完全能够覆盖日常开销。
当下,互联网上对于大学生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的讨论声音不断。高线城市供需不匹配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卷的就业压力,让年轻人开始唏嘘学历贬值的现状,“回乡做体力活”甚至成为一种趋势。
柴达木也看到了相关讨论。不过在他看来,无论每个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要遵循内心的感受。即便是进入基层企业、从事所谓的“体力工作”,如果依然能够在活力和公正的环境下成长,自身的发展潜力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被埋没。
“职业无贵贱,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吧。”
从柴达木入职到现在,这家位于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的牧场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他们在这里扎根、发展,整个牧场从初期的四五十人,现在已经发展到超二百人的员工规模。
而经过一年多的历练,柴达木也已经从一个离不开前辈的小白,变成能够带三个学生的“小领导”。
未来柴达木的心愿很简单,就是不断提高繁育技术,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组长。
“如果这个范围再往下缩小,那我此刻最大的心愿是分享结束后能赶紧去打一场篮球赛吧,同事们还在等我。”柴达木说。